English

“追赶”西方经济学

1998-1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晓晶 我有话说

关于经济学入门教科书,我们接触的不下数十种了。根据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竞争不但会带来繁荣,更会带来消费者福利的提高,这表现在读书人(即消费者)不仅会面对更多的选择机会、更优惠的价格,而且会找到最好、最新的书。由威廉J.鲍默尔和艾伦S.布兰德合著的《经济学:原理与政策》(机械工业出版社)就是加入到经济学教科书之战中的一支新军,而且是挟着“洋枪”、“洋炮”(意指它是英文影印版)的新军。威廉J.鲍默尔和艾伦S.布兰德这两位都是大牌经济学家,前者是纽约大学教授,有40多年在世界著名学府执教的经验,并担任过美国经济协会的主席;后者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兼主任,做过美国总统顾问团成员及联邦储备委员会副主席,这两人的合作,可以说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因而本书从其1979年初以来,一直就非常畅销,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已经是该书的第七版(也是最新版)了。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问题导向与政策导向。读者翻开这本书,首先会被一个个问题迷惑住,或者说吸引住。比如,水是不是应该比金刚石更值钱?从用途来讲,水是生活必需品,而金刚石似乎可有可无,也就是说,水似乎更“有用”,但实际上金刚石的价格何止是水的千万倍?这是为什么?显然,我们并不能简单地通过用途来确定一件物品的价格。这是经济学有违常识的地方,但也是它的迷人之处:再比如,市场为什么允许失业存在?政府赤字对经济增长是好还是坏?减少污染的激励为什么反而导致污染增多?诸如此类,都是日常经济生活中遇到的“谜(puzzle)”,通过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尽管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并不是最终的也不一定是唯一的,但它是目前经济学同行们所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答案(也只有这样,它才会被写进教科书),“从问题到理论”的叙述方式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也表明,经济学理论并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虚”,它指向的是现实,是实实在在的问题,通过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经济生活、指导决策,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erbert Stein所说,绝大部分可用于指导公共政策的经济学都在本科生的经济学入门教程中。这里要补充的是,入门教科书往往是最平易近人,也是最贴近现实的,而只有那些所谓高级的经济学,那些被一大堆曲线、数字、模型所充斥的经济学,才真的有些“虚”,且让读者心“虚”。另外,本书作为影印版也是一个需要指出的特点,过去对国外经济学的介绍,一则不够系统,再则在特定时期完全是出于批判的需要,往往有些断章取义。改革开放以后,这些现象有所改观,开始全文翻译国外的一些流行教材,比较典型的是萨缪尔森《经济学》。后来也相继有其他一些教材译出。但译书周期一般很长。从选本到翻译到排版,要经历很多环节。这时候,又要保证质量,那就一定快不了。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1995年拿到手的书,一看版权页是根据1987年版译出的(这不是指一些名著,而是教科书;名著又另当别论,因为它不太受时间限制),这时就总有一种跟不上形势跟不上潮流的感觉,心里隐隐地觉得这恐怕是造成中国经济学与国外经济学差距的一个因素吧。于是就常常奢望有机会能读到国外刚出的新书,这样,自己不就能直接看到经济学最前沿(至少在信息获得方面)是怎么回事了吗?影印版图书正是为我们更快地掌握最新的经济学发展动态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我们不必担心现在读的是人家十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现在捧读的是与那些国外的学生一样新的教材,我们是和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当然,这并不表明我们的经济学研究与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和国外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差距。目前我们面临着双重的任务:不仅在经济上要赶超,在经济学理论上也要赶超。这样,“追赶”西方经济学就不再只是出版社的一厢情愿,恐怕也是每个读者的初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